
關於結紮的常見迷思——由獸醫來為你破解!
幫毛孩結紮(又稱絕育或去勢)是最常見的獸醫手術之一,但這項手術卻仍有許多迷思與誤解。Creature Comforts 的獸醫團隊經常聽到毛爸媽的疑慮,今天就讓我們用專業來替你解答!
讓我們一起破解這些常見的結紮迷思,幫助你為毛孩的健康與幸福做出最好的決定。
❌ 迷思一:結紮會改變毛孩的個性
✅ 事實:毛孩可愛、貼心的本性不會因為結紮而改變。
結紮後可能改變的,是受到賀爾蒙影響的行為,例如亂跑、亂尿、騎乘行為或叫春。這些行為在結紮後(特別是還沒達到性成熟前進行)往往會減少。但毛孩愛撒嬌、愛玩、有個性的樣子?依然會是你熟悉的牠。
❌ 迷思二:只有母的才需要結紮
✅ 事實:公的毛孩也能從結紮中受益。
結紮能幫助降低攻擊性、噴尿與到處亂跑等行為,也能預防睪丸癌及降低前列腺疾病風險。無論是男的還是女的,結紮都是長期健康與負責任飼主應該考慮的關鍵之一。
❌ 迷思三:結紮後毛孩會變胖
✅ 事實:毛孩變胖的主因是飲食過量與運動不足。
結紮後新陳代謝可能會略為下降,但只要搭配正確飲食與適當運動,就能維持理想體態。多數結紮過的毛孩,反而因為健康管理得宜,活得更長、更健康。
❌ 迷思四:讓母狗/母貓生一胎再結紮比較好
✅ 事實:這是流傳已久但毫無醫療根據的說法。
其實,若在第一次發情前就結紮,可以大幅降低乳腺瘤的發生率,並完全避免如子宮蓄膿等致命疾病。提早結紮才是真正保護毛孩健康的方式。
❌ 迷思五:結紮是一種風險高、不自然的手術
✅ 事實:結紮是一項常規、低風險的外科手術。
在 Creature Comforts,我們會進行術前抽血檢查、全程麻醉監控與術後照護。雖然所有手術都有風險,但絕大多數情況下,結紮帶來的健康好處遠大於手術本身的風險。
❌ 迷思六:室內貓狗不需要結紮
✅ 事實:即使不出門,結紮依然有其必要。
許多未結紮的室內寵物仍會有噴尿、嚎叫或企圖逃家的行為。一旦走失,不僅可能懷孕/讓別人懷孕,還可能遭遇危險,因此提早結紮能降低這些風險。
❌ 迷思七:結紮只是為了控制流浪動物數量
✅ 事實:結紮其實是預防性健康照護的重要一環。
除了避免不想要的繁殖外,結紮能預防多種生殖系統疾病、感染與行為問題。更進一步,它還能幫助減少社會上流浪動物的數量,保護整體動物福祉。
🐶 什麼時候該幫毛孩結紮?
適合的結紮時間會依照毛孩的種類、品種與身體狀況而異,一般建議如下:
- 貓咪:4~6 個月大
- 小型至中型犬:大約 6 個月大
- 大型犬:9~18 個月(視情況調整)
我們的獸醫會根據你的毛孩個別狀況提供最佳建議與安排。